Search

記得當年在學習OH卡時,課程中有一個練習是搭配人像卡抽出「外在成人」與「內在小孩」。
多年...

  • Share this:

記得當年在學習OH卡時,課程中有一個練習是搭配人像卡抽出「外在成人」與「內在小孩」。
多年過去,當時內在小孩的那組牌已不復記憶,但我卻依然清晰記得「外在成人」所抽到的圖卡與字卡組合。
不是因為圖卡中的人物與我有多相似,而是透過牌卡我說出了些連自己都略感驚訝的話語。
OH卡不是透過他人解牌給出一個指引,OH卡是運用自己的潛意識來引導自己。

當年我在「外在成人」的部份抽出了如照片中的這組牌,在同學的引導問話中,我說:「這像是一個很理性的人,比較用腦袋在思考,而固執就像是有一個自己的框架模式,雖然有點不想承認,但的確是蠻像現在我呈現出來的樣子。」
我意識到,在孩子出生之後,母性激發了我充滿堅持的那一面,獨自育兒的緊繃感更使得我把條條框框的原則擺在前頭。
接著,就像是潛意識慢慢甦醒了,一層一層的思緒穿過大腦的防護網被帶了出來,我又說:
「以前我會覺得框架是一種限制,好像不太好,所以過去很多時候我都盡量展現配合的樣子,好像我都可以,沒有太多意見。
這一兩年當我慢慢摸索後,開始知道自己要什麼又不要什麼,於是設立了某些界線,漸漸建立起一個框架在外面,但我現在不覺得有框架是件壞事,反而喜歡這樣的自己,因為我發現這些框架代表了某些我的堅持,而就是有這麼多的堅持才讓我可以走到現在,沒有那些原則框架,我好像也無法穿越離婚單親帶著孩子的種種困難。
應該是我不想再假裝了,才願意去承認自己其實不是什麼都可以。」
我其實蠻訝異於自己不再視框架為負面,原來在潛意識中是那些框架支持著我一路過關斬將,也原來我終於放過自己,不再逼自己得要是隨和的人了。

看著人像卡中背景分為上下兩種顏色,我又有些想法冒出:「框架沒有不好,但太過用惱的確會忘記情緒感覺在生命中也很重要,現在好像時候到了,我也該慢慢看見某些原則不再適用,要卸下一些框條,讓自己更多用心去感受了。」
因此,這幾年我在意識到自己又用腦過度時,會提醒自己先留意情緒感受,再來處理事情。

我們呈現在外的樣貌,也許隨著時間推移,會不停的更換,也許某部份我們是清楚覺知的,但也許有些部份是我們未曾細想推敲,而就在不知不覺中讓自己套上了某種形象。
然而藉由牌卡的投射,把所有思緒整合邏輯化的透過自己嘴巴說出時,就會願意承認和看見自己更真實的樣子,少了些抗拒,也就多了些接納,在一點一滴的拼湊中,讓自己慢慢歸於完整,而非完美。
內在小孩亦然如此,隨著對自己更多的照顧,心裡的那個孩子被滋養過後,也會慢慢有所變化,每個一段時間,透過牌卡重新在看見時,也會更清楚內在小孩是否也趨於完整了。

OH卡真的有超多好玩的變化,可以因應不同的需求,為每個人調整成適合的使用方式,若是你對探索自己未知的潛意識領域有興趣,或是想要解除一直卡關的模式,歡迎找我做牌卡諮詢,服務內容如下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362029707846103/posts/389501495098924/?d=n

#考慮年底是否辦一場內在小孩工作坊
#透過牌卡繪畫冥想聽聽內在小孩想說的話
#有興趣的人拜託留言或私訊讓我知道
#好讓我決定是否要著手規劃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我是體悟到愛自己才有真正自由的單親媽媽Winnie,擅長運用各種心靈投射牌卡,進行潛意識的自我探索,陪你一起找出埋藏在內心深處阻礙你的信念,讓你有機會重設意圖,為自己找回愛也找回生命的道路。
View all posts